时间: 2017-3-8
具体的数据我未查到,不过13年PointRoll统计的视频内嵌广告的转化率仅为0.62%,我所知道的某甲方透露的口头中,短视频的转化率已达到15%以上。
由于相关数据报告未见端倪,真实性无从考证。但至少反应了短视频广告植入遇热的趋势。
这也反映到另一个变局——内容变局上。单纯的片头、片尾LOGO,片中口播的广告模式已经过时。视频主和金主早就达成了默认的双向选择共识,包括:视频主的粉丝属性、广告的植入形式和对结果的诉求。
去年的《万万没想到》、《暴走大事件》系列,都有很好的植入形式,或硬或软,但都不是粉丝所厌恶的形式(厌恶的形式可以参考变形金刚里舒化奶的植入)。
直到现在的直播和短视频,可能真正的广告形式只是一个包袱或段子,用户潜移默化地选择性地接受了这个产品(至少我是如此肤浅地看了艾克里里的视频,而去买了一只唇膏)。
渠道着重品牌价值和商品的转化,而内容除了以广告作为迎奉金主的暖闺,内容的创作者早就走到了台前,他们自嘲、自讽,与粉丝打成一片,说着我们几近说出口的观点,吐着我们根本不敢公开发表的槽。我们也假装、并享受着他们给我们带来的精神上的体验。
无论何种形式,2016年,还有入职百度的李叫兽,马上又要去开讲的老罗,个体的爆发已经无法阻挡。
新媒体从业者的转变
现象级的事物总会被人拆解分析,引申出对行业的宏观预测和总结。而正如我篇头所说,新媒体从业者不是手拿望远镜观望行业海洋的老船长,他们更像用放大镜在海边寻找贝壳的孩童。一个热点引发了什么思考,一个好的段子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,立足现实,推想人性,推己及彼,同用户一起感受所运营账号里的喜怒哀乐,这或许才是一个新媒体从业者的正确态度。
不过,在这2016年个体爆发的“盛世”之下,将要来到的2017年,新媒体从业者也应该迎来自身的转变。新媒体运营的先驱们把新媒体运营归结为三个部分:内容运营、用户运营、活动运营,我非常认同。但我不太喜欢沿用已经固化的思维,新媒体从业者对这三个技能的掌握,就像洗菜、切菜、做饭一样,只能有“技”的提升。而我认为的未来新媒体从业者的转变,更集中在“术”的层面,即:思维转变、学习能力转变、沟通技巧转变。
·思维转变:在新媒体融入的内容越来越多,且与产品的关联性越来越强的背景下。新媒体从业者已经不是简单的内容编辑者,他们应该更多地从产品角度切入运营。
正如好的产品设计是因为解决了用户的根本问题一样,新媒体运营也应该融入产品设计思维,从根本上发现用户需要解决的问题。粉丝不是一个后台增长的数字,更应当是有血有肉的个体,他们根本问题是什么?是把你的账号作为情感诉求对象?还是作为产品吐槽集中营?在拨开这些表面的现象后,他们关注你的心理动因是什么?这都需要整体思维的提升。
·学习能力的转变:新媒体行业是需要及时充电的行业,不及时学习新的东西,不用2天就会掉队,当你还在聊咪蒙,他们早就在说Papi。
以往的学习渠道只有微博、微信,这都是片面的。如何去客观看待国内的营销环境和好的创意?从渠道上看,国外也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,推特、脸书、油管都是挖掘创意的温床。而能力上,总结和分析、再消化应该成为必备的素质。
·沟通技巧:有的人觉得,只要发好了内容,与人沟不沟通无所谓。但实际上,人是社交性的动物,好的沟通带来好的价值传递。
除了在平台对用户的沟通,在个体上,你也代表了品牌的形象。你在朋友圈的点赞、回复也会反映这个品牌对外的理念和对人才甄选的素养。
当然,除了这三个转变,好的新媒体运营除了有良好的创意和输出内容的能力外。总体上,他们也需要寻求解决正确的问题、采用满足用户需求和能力的恰当方式。这是以用户为导向的思维,也需要我们对用户根本问题的理解。
新媒体从业者从某个方面来看,是现象的探究者,而我们应该不断保持这种探究的精神。
结语
最后,2016年过去了,如何总结?就像写一篇文章的末尾,都挺难的。不过,对于新媒体从业者来说——希望“十年之后,我们是朋友还可以问候。”
以此作结。
Copyright © 2016-2025 时新科技官网 京ICP备16007134号-1 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