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间: 2024-7-20
“懂什么叫使馆车吗?懂什么叫外交豁免权吗?近日,一段关于违规停车的视频引发网络的热议。
事件起因
一辆挂着外交号牌照车辆停在道路中间导致堵车。交涉过程中,车上女子态度恶劣地说道,“懂什么叫使馆车吗?懂什么叫外交豁免权吗?”这一幕被网友拍下了视频并发布到了网上,随即引发了网友的热烈讨论,关于该女子的姓名、身份以及过往的视频都被扒了出来。
随后,警方进行了通报,视频中的女子也发布一段道歉视频,表示自己的行为对所在国际组织造成了不良影响,对此深感自责,真诚接受各方的批评,然而网友并不买单,批评道歉还要看着提词器,态度不真诚。
舆情专家点评
凡事皆中庸,一切讲平衡,为什么会引发舆情呢?来看看时新科技首席舆情专家左跃老师的观点。
我们说,公平性是引发网络舆情的重要导火索,尤其是对于那些有着特权思想和行为的人,在今天这个人人皆媒体的舆论环境下,就更得注意了。当事人开着一辆使馆车,这个牌照它就有着特殊性,就更容易引发公众的关注,这就需要通过谦虚谨慎去平衡它的特殊性,结果当事人不仅不低调,还通过蛮横的态度去强化的了它的不公平性,这火立马就点着了。因为调子高了,格局就低了,现实中你强了,舆论中你就弱了,剩下的就是来自舆论的炮火。
为什么要道歉呢?
我们说个体事件一旦上网,就演变成了公共事件。在公众事件中,承压的可就就不仅仅是你个人了,还有你所在的组织,这个时候组织就需要做切割,告诉公众,这就是你的一个个人不当行为,你得为此负责。如果道歉还不能解决问题呢,组织下一步的措施,很可能的就是把你给切了。
视频道歉的方式为什么公众不接受呢?
今天的舆情特点是,热点之中公众可能不关注真相,只关注流量,都等着吃你流量的瓜。人生如戏,全靠演技,现实中的人设是趾高气昂、高高在上,要想在镜头中演得谦虚低调、诚意满满,这基本就很难实现。因为公众都是带着人设的眼睛去看你,你觉得自己很真诚,公众觉得那是个假眼神,几句话都记不住,还要提词器,你的诚意在哪里,出发你就错啦。
怎么处理呢?
这种情况,我建议相对稳妥的方式是,发个书面致歉信,简单一点、朴实一点、诚恳一点,舆情舆情,舆论的情绪,公众要得就是一个态度。
左跃——知名危机管理与沟通表达专家
左跃,中国传媒大学企业传播所高级研究员,教授,硕导,国家核应急协调专家委公众沟通与危机处理专家。新华网、大公报、今日头条专栏作家,百度词条收录人,多家企业品牌公关顾问,时新科技首席顾问。
时新科技——专业的舆情管理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商
北京时新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的舆情管理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商,为客户提供舆情培训、舆情管理体系建设、舆情监测分析、舆情处置优化等全面系统化舆情管理服务。
Copyright © 2016-2025 时新科技官网 京ICP备16007134号-1 版权所有